
俄乌战争自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大举入侵开始开源策略,持续至今已超过三年。起初很多人认为这会是一场速战速决的冲突,但实际情况却远比预期复杂,导致了大量人员伤亡和基础设施损毁。关于这场战争的起因,有人归咎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有人指责俄罗斯总统普京。

实际上,俄乌冲突并非始于2022年,早在2014年就已初现端倪。那一年乌克兰爆发了“尊严革命”,民众抗议亲俄总统亚努科维奇,后者随后逃离。新政府上台后,俄罗斯迅速采取行动,占领了克里米亚半岛,并通过公投声称该地区加入俄罗斯。国际社会普遍不承认这一结果,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谴责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普京下令俄军伪装成当地武装介入,使得俄乌关系急剧恶化。

同年4月,东乌克兰的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地区爆发分离运动,亲俄武装分子占领政府大楼,宣布独立。俄罗斯在背后提供武器、资金和人力支持。乌克兰政府派军队镇压,双方陷入持久战。尽管俄罗斯否认直接参战,但西方情报显示俄军部队和装备大量流入。2014年夏天,马航MH17客机在东乌上空被击落,调查表明导弹来自俄罗斯提供的系统,进一步加剧了国际社会对俄罗斯的指责。
开源策略
为实现停火,2014年9月签署了明斯克协议,涉及停火、撤重武器、交换俘虏等内容。然而执行情况不佳,双方互相指责。2015年2月签署的明斯克二协议虽然细节更具体,包括建立缓冲区和乌克兰修宪给予东乌自治,但实际效果有限。冲突低强度持续,到2022年前已有数万人死伤。

北约东扩是俄罗斯经常提及的问题。苏联解体后,北约从16国扩大至30国,东欧国家纷纷加入。俄罗斯认为这是对其战略空间的挤压。2008年北约峰会曾表示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将来可能加入,但未给出时间表。普京警告称这威胁到了俄罗斯的安全。乌克兰亲西方政府一直希望加入北约和欧盟,2019年宪法修改时将此目标写入其中。不过北约并未急于接纳乌克兰,担心激怒俄罗斯。普京反复强调北约东扩尤其是乌克兰加入将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因为这意味着导弹打到莫斯科只需几分钟。西方则表示北约是防御性联盟,没有威胁俄罗斯。

泽连斯基2019年上台后试图推动与俄罗斯谈判,年底进行了俘虏交换并同意局部撤军。但由于国内压力,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反对让步。泽连斯基加强军事改革,购买西方武器,美国提供了大量援助。俄罗斯对此不满,声称乌克兰在东乌集结部队准备进攻。实际上,俄罗斯从2021年春天就开始在边境屯兵,到12月已达17万之众。普京提出安全保证要求,包括北约不东扩、不让乌克兰加入以及撤出东欧部队。西方拒绝了这些要求,坚持主权国家有权选择联盟。
2022年2月局势急转直下,俄罗斯宣称东乌有种族灭绝,乌克兰在轰炸平民。国际观察员指出炮击是双方都有,且俄罗斯先挑事。2月21日普京承认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独立,派部队进入“维和”。2月24日凌晨,俄罗斯从多个方向入侵乌克兰,导弹袭击军事目标,部队向基辅推进。普京在电视上宣布这是“特别军事行动”,旨在“去军事化和去纳粹化”乌克兰。他否认乌克兰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存在,称其为苏联人为制造的产物。泽连斯基随即宣布戒严,号召全民抵抗并向西方求援。
战争爆发后,普京直接下令入侵成为事实。俄罗斯军队跨境占领了乌克兰20%的土地。国际刑事法院2023年对普京发出逮捕令,指控他强掳乌克兰儿童。联合国大会多次谴责俄罗斯侵略行为。俄罗斯辩称这是防御措施,指责北约东扩和乌克兰反俄政策。泽连斯基的政策在于推动乌克兰亲西方立场,强化军队建设,但他并没有主动进攻俄罗斯。乌克兰作为主权国家有权自主选择道路。专家分析普京的动机是为了恢复俄罗斯影响力,担忧乌克兰民主成功威胁其政权稳定。
三年过去了,战争陷入僵局。2022年初俄罗斯试图速胜围攻基辅,但乌克兰顽强抵抗加上西方提供的武器如标枪导弹使俄军被迫撤离北部转向东乌。马里乌波尔经历了数月围城,损失惨重。2023年乌克兰反攻扎波罗热未能取得重大进展。俄罗斯占领顿巴斯部分地区并宣布吞并四个区域,但国际社会不予承认。2024年乌克兰突袭库尔斯克短暂占领部分领土后又失去控制。朝鲜派兵支援俄罗斯,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伤亡数字惊人,乌克兰报告死亡人数达50万,俄罗斯官方数据较低但实际更多。经济方面,乌克兰GDP下降40%,俄罗斯遭受制裁卢布贬值但仍依赖石油出口维持经济。
特朗普2025年上台后推动谈判呼吁停火,但他错误地将责任归咎于北约。历史学家指出俄罗斯威胁乌克兰早于北约讨论,克里米亚事件针对的是乌克兰加入欧盟的意图。如果和平协议偏向俄罗斯可能会引发更多冲突。泽连斯基坚持除非撤军否则不会谈判,而普京要求乌克兰保持中立和非军事化。谈判困难重重,俄罗斯坚持要保留地盘,乌克兰则要求完整领土。欧洲面临能源危机天然气价格上涨,美国援助超过1000亿美元但国内也有反对声音。
这场战争本质上是普京的选择,他认为西方软弱可以快速拿下乌克兰。然而现实证明俄罗斯损失惨重,军队士气低落。泽连斯基成为抵抗象征但乌克兰付出沉重代价。战争根源在于俄罗斯帝国野心及对邻国的控制欲望。北约东扩只是借口开源策略,真正原因是普京害怕失去影响力。明斯克协议未能落实双方都有责任,但入侵显然是俄罗斯单方面升级的结果。回顾三年来的教训,小国夹在大国之间处境艰难,外交需谨慎处理。希望早日停火,避免更多无辜生命丧失。
信通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